物聯網 布局民生構建智慧生活
發布時間:2013-06-18 新聞來源:中國網
http://wlw.job1001.com/ 物聯網英才網
居家養老、科技農業、食品追溯、車聯網等一批圍繞民生開展的應用遍地開花,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物聯網的應用正在我國逐步落地
改善百姓生活方式 受到熱捧
隨著空巢老人數量的增加,居家養老一直以來頗受關注。老人獨自在家,如何能夠保證出事時第一時間被發覺,成為不少企業研究的重點。本屆展會上,一家機構帶來了“伴”系統。通過一個傳感器、一塊大墊子,就可以監控家中老人的身體狀況,并作出判斷是否需要通知子女或社區醫生。
據“伴”服務的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墊在床腳處的傳感器,遠程監控中心可以發現老人生理數據上的異動,如心跳、血壓發生大的變化,則在遠端預警。服務中心可就此發出指令,或聯系子女,或聯系街道以提供幫助。而另一塊鋪在地上的大墊子則能察覺老人是否跌倒。“通過跌倒在地的姿勢、臥地時間長度等數據,可以判斷是不是出了意外。”因為不占空間,不會激起人的“被監視感”,目前這套系統已在上海市一些社區試點,反饋良好。
類似“伴”服務這樣的新奇智能應用,本屆展會上還有很多。各企業最新產品和前沿成果讓人們如同置身于未來世界之中。
智慧農業作為重點板塊,以“慧三農、聚萬物”為主題,集中展示物聯網技術提升下農業信息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管理智能化的創新成果;智慧城市開啟百姓智能生活新模式,只需一臺iPad,就能輕松完成排隊掛號、網上訂餐、超市配送、代收包裹、家居安防;智能交通讓出行更順暢,車輛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駛,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將交通流量調整至最佳狀態;智慧革命快捷支付,與傳統支付工具“支付寶”、“財付通”不同,物聯網技術下快捷支付創新應用,將互聯網購物和物聯網支付結合在一起,將移動終端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作為載體,使支付更安全、更快捷,打造一個移動的個人POS終端。
伴隨智慧城市建設 前景廣闊
在下一代互聯網的應用創新中,物聯網一直都是一個熱門關鍵詞,而在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發展中,物聯網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就曾指出,智慧城市就是用智能技術構建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然而要建成智慧城市,通過互聯網把無處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體的智能化傳感器連接起來,形成物聯網,實現對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則是關鍵的一步。
目前,我國物聯網相關軟件開發與集成服務業等細分市場已步入穩定發展期。據中國電信副總工程師靳東濱預計,到2015年國內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為3650億元,同比增長38.6%。
政府部門也對物聯網的發展給予高度關注和支持。工信部和財政部已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物聯網發展。據悉,2013年投入的專項資金支持預算較2012年有所增長,將超過5億元。業內人士預計,未來10年內物聯網會大規模普及,其產業規模比互聯網大30倍。
在科技進步引領和政策支持的推動下,當前各地都開始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對此,中國物聯網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柏斯維表示,2013年中國物聯網產業遍地開花,應用逐漸落地。物聯網亟須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讓企業賺錢,愿意買單。
行業企業順勢而為 瞄準上市
在本屆展會上,來自國際國內的120多家展商集中展示和研討物聯網最新產品和技術,呈現未來智慧生活的新模式。深入社會各個角落的物聯網應用,其發展速度之快,讓各行業企業深有感觸。
國內農業物聯網龍頭企業朗坤物聯網董事長徐珍玉表示:“地溝油、瘦肉精、塑化劑觸目驚心,近年來,國內的食品質量安全衛生問題被媒體頻頻曝光,公司從事的農業物聯網與食品質量安全相關的行業體會深刻。物聯網技術成為一個全面管控體系在食品安全上的應用,將從源頭把控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在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中,資金需求成為物聯網企業發展中的極大缺口。雖然物聯網細分領域頗受風投青睞,但大部分企業更愿意擴張企業規模,推動企業上市。
在采訪中,規模各異的多家物聯網企業表示已經走在謀求上市的軌道之上。徐珍玉向記者透露,朗坤物聯網已經在按照上市要求做規劃。專注智能交通的金溢科技也在為上市謀求產業布局。此外,移動互聯網企業靈動快拍董事長王鵬飛對上市也直言不諱。
值得注意的是,在物聯網大會召開之后的三個交易日當中,物聯網概念股卻有兩個交易日出現調整,頗有些見光死的味道。那么,物聯網概念股在后市是否還有戲呢?
對此,國泰君安的投資顧問孫穎表示,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安防領域,視頻監控、周界防入侵等應用已取得良好效果。除此之外,物聯網在環境監測、市政設施監控、樓宇節能、食品藥品溯源等方面也開展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物聯網在國內獲得廣泛應用,A股市場中的相關概念股有望得到細致挖掘。
車聯網是一片藍海
劉 瑾
在今年的電信日上,“信息通信技術與改善道路安全”的主題,使得車聯網話題在國內引爆,多家車企近日也紛紛發布車聯網工作的進展。據中國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方竹介紹,根據掌握到的情況,國內外絕大多數車企在2013年底都已完成或即將完成車聯網國內布局及服務上線。
車聯網是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進行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網絡。它是能實現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動態信息服務和車輛智能化控制的一體化網絡,是物聯網技術在交通系統領域的典型應用。
車聯網技術是多領域多學科高新技術的集成,是解決交通重大社會問題的關鍵,也是我國重要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車聯網的應用,有助于為交通管理機構的管理和規劃提供幫助,為消費者出行提供信息支持,有助于減少80%的道路交通事故。同時,還能夠促進車輛節能與環保行駛。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截至2012年年末,汽車保有量達到1.2億輛,預計2020年將達到2億輛。與此同時,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這二者的融合使得各大車廠對于中國車聯網的商機充滿了無限的憧憬與熱情。國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扶持政策,據了解,車聯網已被國家列入重大專項,成為了“十二五”期間的重點項目,將獲百億元支持。相關部門預計,未來5年車聯網產業的產值有望超過1000億元。
但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的國內車聯網,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車企、運營商、軟件開發商等產業鏈內的分工并不明確,更多的是各自為政,各做各的。進入車聯網市場的公司很多,但多數都處在摸索階段,還未形成一個合理、能持續發展和盈利的商業模式,僅憑著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發展還不能滿足智能交通的要求。車聯網相關技術標準也非常滯后,缺乏全局性的政策及行業標準。此外,關鍵技術也尚需協同突破。相比于之前長期定位于娛樂、導航、安防等領域的車載終端技術,與汽車自身的安全和節能需求聯系不夠密切,技術積累不夠。
要促進車聯網的發展,需要有明確的發展戰略,正確的技術發展路線,還要順應技術要求,推動汽車產業與通信、電子信息產業的融合。首先,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明確由政府積極引導、形成產學研合作的機制,圍繞車聯網關鍵技術開展攻關,促進資源共享,實現我國在車聯網技術領域的突破;其次,確定技術體系架構,制定技術標準,突破關鍵技術,開展基于車聯網的系統集成技術研究;再次,發展物聯網,要把握前瞻性、產業化、本土國情和協調性四個原則。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